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成就·資料

綠色發展 贏得美好未來

2017年10月10日09: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金秋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中國從“沙進人退”到“沙退人進”的歷史性轉變,為遏制土地荒漠化這個“地球癌症”開出了“中國藥方”,令來自世界各國的代表們贊嘆不已。

綠了荒漠,美了家園,富了百姓,這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遵循發展規律,順應人民期待,彰顯執政擔當,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地將其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地位。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心和力度之大,部署頻次之密,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打響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筑牢生態安全屏障……一項又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和方針政策落地生根。

一個又一個積極變化開花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深刻地認識到:保護與發展並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雙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殷囑托,化為各地干部群眾的實際行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形成,綠色正在裝點當代中國人的新夢想。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擼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我們一定能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格局,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一個“環保監督員”的記錄

五年拍照 藍天多了

我是北京居民鄒毅。9月20日清晨6點,天已大亮。我習慣性地打開窗戶,拿著手機朝窗外按下快門,並把照片發到了微博上。當日PM2.5濃度值為10微克�立方米,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個一級優!

近5年來,千余張相同場景、或藍或灰的照片在我的微博上每日更新,人們戲稱我為“環保監督員”。從最初的灰色佔大多數,到灰藍參半,到如今藍色主導,照片背后折射出北京近5年來大氣治理的艱辛和成就。

做這件事的起因很偶然。2013年初,北京經歷了一次嚴重的霧霾天氣,我站在窗邊,看到對面不遠處的北京電視台大樓在霧霾中時隱時現,就想把這樣的景況拍下來警示大家。於是,我每天都持同一部手機,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按下快門。拍到大約兩個月的時候,我將所有照片拼成了一張大圖,沒想到效果很震撼,發在朋友圈裡也引起了很大關注。

我決定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拍一年。夏天6點半至7點半之間,冬季稍晚半小時,在同一場景,記錄北京天空的顏色。這一年,北京五級重度和六級嚴重污染天數累計出現58天。全年下來,PM2.5平均濃度為89.5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准35微克/立方米約1.5倍。

這一年9月,《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發布,北京正式向PM2.5宣戰。該計劃提出,到2017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車、壓煤、減排、抑塵,各項嚴厲措施全部上馬!

我的記錄繼續進行。當拍攝進入第三個年頭,奇跡發生了!2015年優良天氣較上年增加27天,可以說北京空氣質量的拐點出現!2016年,北京的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優良天數再增加28天。

在去年的藍天拼圖裡,藍色已經成了主角,優良天氣佔了一多半。今年8月份,北京的PM2.5濃度創今年新低,隻有38微克/立方米。現在政府決心很大,措施也很得力,我對今年空氣質量達到預定目標充滿了信心。

一名河長的訴說

三載治污 河水清了

我是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西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鈕建春,因為負責一條河道的治理,人們更喜歡管我叫“鈕河長”。

別看眼前這條顧家瀆河是全市河網中不起眼的一條,但它貫穿全村,最終流入太湖,直接影響著太湖水質。前些年太湖藍藻暴發,給生態文明敲響了一記警鐘。無錫市在全市河道建立了“河長制”,河長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面治水。這在全國成為首創。

3年前我剛剛被任命時,一公裡的河道被淤塞成了斷頭河,近500米的河床早就沒有了水流,成為垃圾場,晴天時惡臭扑鼻,下雨天污水橫流。

情況太棘手了!社區兩委制定了3年行動計劃,以項目為點推動顧家瀆整體環境改造。例如市水利局參與了河道清淤、沿河綠化等工程﹔區委農辦和街道在沿河道路及亮化工程上給予了很多支持……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直到今年整治才算結束。3年來,顧家瀆清淤長度達1000米,修建駁岸80米,垃圾清運、綠化種植回填636立方米,種植草坪16293平方米等。

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為了徹底切斷生活污水對河道的污染,我目前正在帶領大家在村裡重新鋪設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同時每天都要沿著河巡視兩次,對亂堆亂排、亂墾亂種等現象進行清理。

市河長辦每年年初都要下達當年河長目標任務書,通過定期與專項檢查、抽查等方式,對管理工作實施分階段考核和年終考核。在河岸醒目位置,豎立著“河長制管理公示牌”,標明了河道基本情況、河長姓名、電話、職責等,接受社會監督、投訴和舉報。

現在,顧家瀆碧波蕩漾、水清岸綠,成為周邊老百姓休閑的好地方,每逢周末還有不少游客到河岸垂釣。

一位林場瞭望員的觀察

一生守候 綠色濃了

我是河北塞罕壩林場的防火瞭望員劉軍,我最喜歡的是“綠色”,最怕見到的是“紅色”。在林場這些年,我眼看著這裡的樹木越來越多,林子越來越大,綠色越來越濃,真是開心。

塞罕壩造林,是一代接著一代干。我的父親在這兒干了一輩子,我和妻子又都在林場做防火瞭望員。在這裡,樹是我們最親密的伴侶。落葉鬆、樟子鬆、雲杉……我和妻子剛工作的時候,這裡好多樹才一人多高,現在都長成了茁壯的大樹。看著身邊守護的樹林越長越高,面積越來越大,我妻子說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一樣。尤其到了秋天,林子裡紅、橙、黃、綠有十幾種深淺不一的顏色,真是美麗極了。現在,到塞罕壩攝影、旅游的人很多,恐怕他們都想不到,這片林海曾是黃沙蔽日的苦寒之地。

塞罕壩的森林有112萬畝,已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場。林場還在繼續增林擴綠,土壤貧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質陽坡是綠化的重點,以后綠色會越來越多。

由於瞭望塔的防火設備需要人維護,我和妻子即使不在防火期,也要留在瞭望塔中生活。春季,塞罕壩碧綠蒼翠,我們每半個月下壩購買一次食物和生活用品。到了冬季,大雪封山,積雪可達1.5米左右,瞭望塔便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半年多見不到一個人影,我們倆常常感到寂寞。但是,我們知道自己的責任,一刻也不敢放鬆。

我們林場的職工,都把這片森林比作自己的“眼珠子”,格外珍惜。我和妻子已經商量好了,隻要身體還行,就會一直在這裡守護,讓這抹綠色繼續濃下去。

(責編:程宏毅、王金雪)

微信公眾號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聞中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