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在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雙井社區社保大廳裡,市社保局志願者正細心向前來參保登記的社區居民宣講政策。黃有安攝(人民視覺)
2017年9月20日,江西峽江,一名靈活就業人員正在辦理社保補貼手續。陳福平、劉嬌攝(人民視覺)
今年5月25日上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將第10億張社保卡交到了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壽東村16歲女學生寧潔手中。至此,歷經18年,全國統一標准的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0億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保障建設全面發力,參保范圍擴大,待遇穩步提高,服務日趨便捷,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穩穩守護著億萬百姓。
截至2016年底,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88億人、1.81億人、2.19億人、1.85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全民醫保”夢想成真。
中國在社會保險擴大覆蓋面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6年,在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三十二屆全球大會上,中國政府被授予“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國家。
社保成果惠及千萬家
“5+2,白加黑,全天候呵護您的幸福。”這是福建廈門鼓浪嶼家庭醫生楊燕名片上的話。從廈門到鼓浪嶼一家家的走訪,已經成為她的日常。
72歲的蔣永水有幾十年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一直靠藥物控制﹔蔡寶瑞阿姨則在3年前做過化療。老兩口最怕的就是突然發病。“如果去三甲醫院,要輾轉。像我們在鼓浪嶼,坐船坐車去廈門還要排隊,非常不方便。”簽下和楊燕的家庭醫生協議不到半年,楊燕就兩次帶老兩口化解了危急情況。“今年元旦前一天,老伴兒出現尿血。我馬上就找到小楊,她立即給我們聯系好了三甲醫院。”從此,楊燕的名片一直被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這張小小的名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保障事業建設的一個小小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保障工作,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証可持續性為重點,加快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進一步織密扎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全面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並軌﹔
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通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
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
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維護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權益﹔
推進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
……
隨著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中國建立起了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會保障制度。截至2016年底,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88億人、1.81億人、2.19億人、1.85億人,分別比2012年末增加9980萬人、2864萬人、2879萬人、302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
“今年的退休金又漲了,最近幾年來,年年都漲,拿到手裡的錢多了,小日子過得也舒服多了。”廣東省湛江市吳川供電所的退休員工李玉珍阿姨笑容滿面地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制度統一、參保擴面、提高待遇、優化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正在由“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好”轉變。
今年4月,國家宣布上調2017年養老金,這已是企業職工養老金“第十三連調”,1億退休人員將從中受益。
自2012年以來,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1686元增至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長8.8%。養老金上調的同時,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的補助標准也在逐年提升,全國社會保障水平在5年間穩步增長。
“以前生病都不敢跑醫院,一場大病便把大半年的積蓄都花光了,現在有了醫保,咱普通老百姓有病也不怕上醫院啦。”家在山西呂梁的劉大娘滿意地說道。
2016年,國家啟動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全面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自此,看病報銷不再區分“城市人”和“農村人”,城鄉居民按照統一的政策參保繳費、享受待遇,改革大大增加了城鄉居民之間的公平性。
到2016年,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當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准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超過10億人。全國月平均失業保險金水平由2012年的707元提高到2016年的1051元,年均增長10.4%。2016年因工死亡職工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准達到62.4萬元。
2016年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共913.7萬人次,人均生育保險待遇水平達到15385元,比2012年增加4098元。
社會保障補助標准的不斷提升離不開社保基金的穩健運營。2016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合計5.36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2.28萬億元﹔年末五項基金累計結余6.63萬億元,抗風險能力得到增強。截至2017年6月底,8個省份已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簽訂合同,委托投資總金額為4100億元,為社會保障穩定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創新助力社保體系建設
7月11日早上7:55,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坂面鎮衛生所,已經有患者在等候今天縣醫院來的醫生了。“畢竟是縣裡的醫生,查得要仔細一些。這裡跟縣城有一段距離,如果是我們去的話也不大方便。”坂面鎮居民吳德堪說。他的病在三明報銷比例為80%,問診、化驗、開藥,總共花費153.12元,自付35元。不僅個人花銷沒有增加,還省下了路費和時間。
從2013年起,福建三明市圍繞醫藥、醫保和醫療,三醫聯動,推進綜合改革。改革要把藥費降下來,讓群眾得實惠﹔把診療費提上去,讓醫生的利益不受損失﹔讓醫保支付更科學、更可持續。
三明醫改實施以來,三明市公立醫院醫藥總費用年增長率由18%控制到8%-10%的水平。醫保報銷比例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次均費用低於福建平均水平。城鎮職工醫保基金扭虧為盈。
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文件中,提及總結完善福建省三明市改革做法和經驗,在安徽、福建等綜合醫改試點省份推廣。新增若干綜合醫改試點省份,區域聯動推進綜合改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和改革發展階段,三明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三明醫改總結出來就是增強驅動力、削減阻力、追求合力。”
“種種政策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全國城鄉居民織就一張牢實堅固的保障網。”專家表示,這將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惠及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
“我們幾個老同學最近都在打電話說這個事兒,大家都太高興了!真應該對政府說聲謝謝!”長期隨兒女居住在北京的77歲老人寧書慧對本報表示。這個“謝謝”,指的是9月底起,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全面啟動、聯網運行。
寧書慧的家鄉在河北省,她的很多老同學都選擇在異地和兒女一起生活。“原來是真怕生病!看病、報銷、拿藥,在異地都比較麻煩,所以有時候就選擇等到過年再回家看病。”
健康醫療在過去幾年也迎來了互聯網和技術進步的助力。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圍繞醫療、養老等迫切民生需求,要發展智能醫療、智能健康和養老。互聯網思維在醫療改革中的運用將更值得期待。
血壓計測量的數據,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傳到了醫療大數據中心,用數據為每個人制定精准醫療服務,“享受著我們的天倫之樂,365天我們都是高高興興的過。生活在太平盛世裡,我們更要多活幾年!”提起國家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改革,來自鼓浪嶼的蔡寶瑞阿姨就是止不住地笑。
“互聯網+”正在改變著百姓的生活,助力社會保障全面升級。社區裡設置社保自助一體機、微信平台開通在線社保繳費、支付寶與社保卡打通,隻需輕點手機或移動鼠標,足不出戶就能辦多項社保業務。
民眾點贊更可靠的社會保障
耳不聾、眼不花、愛去村頭的戲台,和面、烙餅、手腳麻利不出岔,這就是浙江省桐廬縣深澳村91歲高齡的王有鮮奶奶。
“每天給四個兒子、四個女兒做早飯是我最開心的事情。”王有鮮說起自己的養老生活笑的格外幸福,中午她還可以去老年食堂吃飯。
村裡4年前建起了老年食堂,老人們每頓最多隻花5塊錢,90歲以上的老人全免費。桐廬183個行政村,村村都有老年食堂,還有小院裡的養老服務中心。
5年來,國家累計投入50億元,10萬個農村幸福院、11萬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這樣建立起來。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中國做到了養老金12年持續上調,中國人平均壽命已經提高到76歲,比世界平均水平超出5歲。
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背后,是一個龐大的保障體系在維護。近年來,社保卡在電子憑証、信息記錄、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以及金融支付等功能方面不斷普及,用卡范圍不斷拓展。
牛衍興老兩口從山東來,已經在桐廬健康養老村調理了一個月。“我們就打算在這兒養老了。國家對老年人照顧越來越好,這事我們深有體會。每年都在漲工資。我們很滿意!”
“下一步,國家將著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韓克慶對本報表示,“譬如在醫保、養老等方面,逐步消解城鄉二元性制度痕跡,建立起統一的制度平台。同時,充分考慮有工作群體和無工作群體的待遇差異。在設計理念上,注意區分社會保險和公民福利的制度邊界。在財政再分配層面,繼續提高民生保障在GDP中所佔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