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跨越基本解決溫飽的歷史階段,保障全民健康就成為治國理政的一項嶄新課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被納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之中。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醫改不斷向縱深推進。全面推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施覆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5年來,中國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達到20年來最低﹔全國基本醫保覆蓋95%以上人口﹔城鄉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類別基本覆蓋居民生命全過程。
一項項新政策、新舉措的不斷實施,中國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今年5月發表研究指出,中國醫療質量指數上升速度為全球進步幅度第三的國家。
可以說,惠及13億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網被一步步織密,“健康中國”的大格局新構想也得以不斷被豐富。
醫改給民眾更大獲得感
對曾經工作在山東省臨沂市、退休后返回老家雲南省會澤縣居住的退休職工代普榮來說,看病報銷曾是一件大難事。代普榮的治療在雲南,報銷要去山東,在2000多公裡的路途上為看病奔走,是他的一塊心病。而就在前不久,他在雲南省會澤縣人民醫院住院的費用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實現了結算。
4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時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時曾表示,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問題。
政之所向,民之所望,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解了人民“看病難”之圍。從2014年《關於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規范和建立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台以來,中國已開通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全國88%的三級定點醫院已連接入網。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實現,了結了無數個像代普榮這樣的“老漂族”的心病。
除了“看病難”,還要解決“看病貴”。
“真是實惠!”2017年4月,在北京朝陽醫院收費處,來檢查治療慢阻肺病的老韓感嘆道。一個月前他曾經來過這裡,當時的醫事服務費、CT檢查費和藥物三項費用共計1213.44元,醫保報銷后自付242.7元。想著CT檢查即將降價,老韓交了錢但沒做檢查。第二次來醫院,老韓退掉並重開了原來的各項檢查治療單,同之前一模一樣的三項費用,這次隻要661.78元,醫保報銷后自付132.1元。
自北京市公立醫院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后,像老韓一樣的普通患者感受到了藥費直降,這得益於此次改革中“藥品加成”的取消。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全國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以藥補醫”即將翻篇,這是深化醫改的重要一步,也是化解“看病貴”難題的關鍵一環。
為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助力化解看病難題,今年《關於做好2017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中提出,2017年居民醫保各級財政人均補助標准在2016年基礎上新增30元,平均每人每年達到450元。
化解看病難、看病貴是黨中央對維護人民健康的承諾,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動力。5年來,中國醫改不斷向深水區推進,醫改紅利不斷釋放,中國路徑破解難題的成績令人欣喜。
搭建全民醫保網
從小山村到大城市,5年來,一張覆蓋全國城鄉13億多人口的醫保網逐步成型。
周洪方是重慶市南川區南城街道的深度貧困戶。2016年底,他因患結石和闌尾炎住院,花去醫藥費7500元。出院時,按照城鄉居民醫保、大病醫保報銷了5600多元,自付部分不到2000元。“多虧保險報銷了大頭,否則自己根本就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住院”,周洪方激動地說。
補齊醫療短板,才能實現全民健康。《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合理確定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
2014年時,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瓦切鎮日干村的牧民嚴求裡一家僅繳納了70元的新農合參合費,在其住院花去11萬余元后,新農合使他們家領到了5萬余元的報銷費用。當紅原縣新合辦工作人員將厚厚的一沓大病補償金交到嚴求裡手中時,他難掩激動。“出台大病特殊補償,就是旨在進一步破解農牧民看病貴和因病致貧返貧等問題。”紅原縣新合辦主任古銀才說。
《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提出,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截至目前,全國基本醫療保險80%以上的統籌地區、80%以上的參保人員、11億人口已納入人社部門統一管理,形成了全民基本醫保“大社保”一體化管理服務格局。
全方位建設健康中國
2014年底,江蘇鎮江的初冬暖陽高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提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5年來,健康中國的建設並不止於解決眼前困難,更著眼於未來對中國民眾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護。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從“能看病”發展到“看好病”再到“不得病”,這也對衛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要求。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已經成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新共識。
2016年,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坐在寬敞明亮的健康小屋裡用自動測壓儀量著血壓的侯大爺笑著說道:“健康小屋真好,大伙兒都很喜歡,連習總書記來過了都說好。”這個健康小屋能夠幫助這裡近1.5萬村民進行日常健康管理。
大醫治未病,而今人們更重視對疾病的提早預防。慢性病防控是疾病防治的題中要義。中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居民總死亡的87%,導致的疾病負擔已佔中國總疾病負擔的70%。今年年初,《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出台。這成為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保障健康的又一有力舉措。
健康中國的建設還提倡每個人有自己的健康生活,讓人民成為健康的主人。
在選修的中醫課堂上,就讀於北京人大附中的鄭東海學到了許多針法、灸法和保健操,現在他會活學活用地用中醫按摩緩解上課時的困意。北京人大附中從2016年開設的這門中醫課程一直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在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高級顧問盧祥之看來,中小學生學習中醫中藥知識是傳播中醫大健康理念的有效方式,相關健康知識更將帶來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決定因素不僅僅是醫療衛生,還牽涉到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為了能讓億萬民眾在更好的制度設計和公共衛生服務中享受健康生活,多方位部署也在進行。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將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徹底落實。
2016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均出台,以“天藍、水清、土淨”為居民營造健康的生活環境。
如今,中國正在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向健康中國邁進。這也是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