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中心>>成就·資料

精神文明為國家發展注入正能量

記者 陸培法

2017年10月17日07:5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1日,河北滄州市新華區居民舉行民俗演出活動。記者 史自強攝

在廣西南寧,過往車輛在斑馬線禮讓行人。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攝

胡小初在浙江杭州做了21年的出租車司機,負責杭州外事汽車集團“心連心”車隊。不久前,胡小初拉了一單生意,乘客是從遼寧來旅游的一家三口。行車途中,坐在后排的女乘客突然叫停車。等車靠邊停下,這位媽媽往回跑了幾十米,蹲下撿起一個牛奶袋子。回到車上,她輕聲細氣地教育5歲的兒子:“這麼干淨的街道,不應該隨手亂扔。”

去年,杭州作為G20峰會舉辦地,所展現的“別樣精彩、獨特韻味”,不僅在於風景美、環境美,更蘊含在心靈美、道德美之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精神文明戰線牢牢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基礎工程、鑄魂工程,在全社會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為民族文明進步和國家發展壯大不斷積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

2012年,“中國夢”長卷舒展,13億中國人朝著民族復興的方向起航。

奮進的征程,離不開價值追求的指引和精神力量的支撐。黨的十八大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精神注入了新能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語重心長的論述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地位進一步昭示。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作出戰略部署﹔2015年4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印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30多項重點任務逐項分解,明確責任,從具體事情抓起,從重點人群抓起,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面向全社會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在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各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舉辦“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街心公園、文化廣場廣泛傳播“圖說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逐漸編織起一張覆蓋各行各業、各類人群的教育和實踐網絡。

為了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全國精神文明戰線以“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美好”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各項接地氣、連民心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由中央文明辦部署開展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熱在城鄉基層﹔“向國旗敬禮”“爭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等活動在青少年群體中蓬勃開展﹔“好家風好家訓”評選、“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的將軍夫人龔全珍,獻身國防的“中國氫彈之父”於敏……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獲得表彰,他們的事跡溫暖了身邊人,照亮了整個社會的價值星空。

志願服務凝聚公益正能量

“手要擺成芭蕾的樣子……”一個冬日的下午,胡同社區舞蹈室,63歲的社區文化志願者秦根娣正在給社區居民上舞蹈課。一旁的音樂教室,71歲的張明度指揮著紅巷民樂團排練,歌曲美妙動聽。

胡同社區的文化氛圍是江蘇張家港打造城市文明的一個縮影。2011年,張家港在全國率先探索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全市分為1015個網格,均配備網格文化員。文化員按照當地的習俗組織文化活動,百姓從“觀眾”變為“演員”。

在張家港市委書記朱立凡看來,深化文明城市創建,不僅要有“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恆心,還要有推陳出新的“巧勁”。“打造文化陣地,政府要擺脫政績思維,更多地從市民角度出發、貼近百姓需求。”

目前,張家港有14.5萬名注冊志願者,佔總人口的16%。張家港還在全國縣級市中率先建立“禮遇十條”制度,從精神和物質層面給予志願者嘉許,提升志願服務的社會認同感。

去年11月底,天津通過十三運組委會官網和天津志願服務網啟動了志願者招募工作,經過幾個月的筆試、面試、心理測試等選拔考核活動,1.7萬名志願者脫穎而出。帶著光榮的使命感與強烈的責任感,這些志願者忙碌在各自崗位上。志願者魯雯說:“我希望用我的微笑和服務,讓每一位來到天津的運動員感受天津的溫暖,讓他們能夠在賽場上發揮最好水平。”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的意見》《關於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的意見》《志願服務條例》等陸續出台,進一步推動志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發展。各地通過為志願者提供保險服務、建立“愛心兌換”“時間銀行”機制等舉措,守護愛心,讓愛“循環”。

在服務社會治理方面,有的街道社區將志願者按各自特長和志趣組成團隊,促進街道公共事務“自治共治”一起來、“自轉公轉”一起轉﹔全國百支文化助盲志願服務團隊為盲人朋友在康復、教育、社會參與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務和支持……

黨員志願者是戴著黨徽的“活雷鋒”。文化志願者活躍在各類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上﹔巾幗志願服務“立足社區、面向家庭、見諸日常、細致入微”﹔青年志願服務書寫“最公益,最青春”的風採﹔老年志願服務者發揮余熱、老有所為。

文明創建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每天早晨7點,家住河南許昌老城區的孫先生習慣騎著“小綠”(公共自行車)來到護城河邊,加入“暴走”上班群。走累了,掏3元錢坐上“水上公交”,不到半小時就可以到達離家10多公裡遠的單位。

從缺水之城到“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這得益於許昌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創建全過程。

漫步許昌街頭,“環河一條路、沿河一片綠、依河一批景”。市區建成126個公園、游園和廣場,全年常綠、四季有花。10萬畝林海、90多萬畝花木,“平原林海、天然氧吧”呼之欲出。目前,許昌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62%,是全國首個榮膺“國家森林城市”的地級市。

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近年來,文明村鎮創建突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讓鄉風民風、人居環境、文化生活美起來。各地在開展移風易俗、整治村容村貌、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等方面積極發力,讓一個個村鎮既有綠水青山的“顏值”,又有“金山銀山”的價值。

從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到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向縱深發展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站在時代前沿、引領風氣之先、充滿生機活力,以扎實成效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以靚麗色彩描繪文明中國的壯美畫卷。

餐館裡,“適量點餐、杜絕浪費”“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標語隨處可見﹔紅白喜事中,“喜事廉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景區裡,亂扔垃圾、亂刻亂畫、折枝搖樹的情況越來越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文明社會風尚行動,大力普及了工作生活、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公共場所等方面的文明禮儀規范,引導人們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和規則,建立起和諧清新人際關系。

這5年來,環境美了、人心暖了、快樂多了……精神文明建設事業走過的歷程與取得的成就啟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今年4月,中央文明委《關於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指導意見》公布。這是根據黨中央的新部署、形勢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對今后一個時期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作出的宏觀規劃和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增添新動力、注入新活力。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公眾號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聞中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