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成就·资料

共享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2017年10月10日09: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前提,以推进扶贫脱贫、缩小收入差距为抓手,以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保障,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目标,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世界会惊叹我们“啃硬骨头”的勇气与担当。五年来,民生领域改革加速推进,“冰点”慢慢消融,“难点”开始破题,“底线”加紧筑牢,公平正义这根“主线”越发闪亮:户籍改革稳步推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制度逐步实现从碎片化到一体化,让社会成员获得“起点公平”有了更坚实的制度基础;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紧盯薄弱地区和困难群体补短板,使居民“收入公平”向前迈进一大步;商事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实现了市场经济各主体的“机会公平”……勇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充分回应百姓公平诉求,每一项重大改革政策的出台,都给万千家庭带去热气腾腾的希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历史会铭记我们直面这场攻坚战的果敢与坚毅。2013年至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0多万人,累计脱贫5500多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3年,还将有4335万人陆续脱贫。精准施策、扶智扶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五年来,随着一处处体制机制藩篱被逐渐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得以积聚、生发,每个人的潜力被激活、释放,更多人迎来了人生出彩的机会。13亿人充满信心的奋斗,让中国以更加生机勃勃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舞台上。

走过那澄澈秀美的湖光山色,穿过那人声鼎沸的夜市街巷,看看24小时忙碌的农产品网店卖些什么,听听飘着咖啡香气的众创空间又有哪些“金点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活色生香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牛头村村民郭元财

告别贫困 自信地笑

“不能耽搁,几天前都跟经销商说好了,今天必须把西红柿送去。”雨靴沾满泥土,雨水淋湿头发,那张自信的笑脸,却满是阳光。村民都说,现在的郭元财简直像变了一个人。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大朝乡牛头村地处牛头山脚下,山高路远,地理条件差。作为牛头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的郭元财右眼残疾,左眼视力严重受损。他的父亲郭开帮患支气管炎,常年吃药,父子俩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

居住条件差,手头又没有钱,郭元财一直没有结婚。2014年底,郭元财被识别为贫困户。“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找到了脱贫的门路,日子有了盼头。”郭元财说,想种植蔬菜缺启动资金,帮扶干部为他争取了8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从银行又贷款3万元;不懂蔬菜种植技术,帮扶干部让他参加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缺啥补啥”。

“帮扶干部帮忙制订了年度计划,让我心里有底,利用村里生态自然环境种植西红柿、黄瓜等有机蔬菜,钱包也就一年年地鼓了起来。”郭元财说,2015年种植蔬菜6亩,总收入5000多元。2016年种植蔬菜7.5亩,纯收入1万多元。2016年7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家开始破土动工建新房。今年1月18日是郭元财大喜的日子,他在去年完工的砖房里举办了婚礼,结束了46年的单身生活。

“有了家庭,他脱贫致富的动力更足了,干活也更勤快了。”郭元财妻子付大翠说,“我看中郭元财的,就是他思想和行动上的不断改变。”

大赵家村农民吴洪珠

人生出彩 开怀地笑

在山东胶州市胶莱镇大赵家村,有一位农民不得了。只有初中文凭,却有20多项国家专利;他发明的土豆收获机享誉海外……他就是“土豆界”名人吴洪珠。

“一镢头下去,刨出几个,再用手一个一个扒拉土,又累又慢。收完土豆,不少乡亲都累病了。”吴洪珠说,当初,他自己的梦想就是让收土豆像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那样省时省力。

吴洪珠参照他曾经开过的小麦、玉米收割机,“依葫芦画瓢”,自己画图纸,自己设计零部件,焊接、组装,捣鼓出了第一代土豆收获机,收一亩土豆只需要20分钟!一传十,十传百,不仅胶莱镇5万多亩土豆用上了吴洪珠的收获机,这机器还奔向全国,走向世界。如今,吴洪珠的土豆收获机已经迭代到19代,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

“我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吴洪珠说,在中央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他的事业发展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自2008年开始,他的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农机产品顺利入选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名录。2017年7月1日,农机销售增值税率从13%降低到11%,进一步为吴洪珠的企业发展“减负”。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支持,从2013年起,吴洪珠的企业每年获得政府补贴资金100余万元,使公司的创新转型升级如虎添翼。

“新海南人”兰凡

就医方便 踏实地笑

“老年朋友们,天天来相邀,唱歌又跳舞,心情特别好……”9月19日上午,海口市美兰区人民街道万恒城市花园小区的广场上,小区歌舞团团长兰凡正带领大家排练自己改编的《老年朋友来相邀》,这个平均年龄已达古稀之年的“大龄歌舞团”,正在为庆祝国庆、喜迎十九大紧张地排练节目。他们每年国庆节前后从北方各地“飞”到海南过冬,来年四五月份再回去,被形象地称为“候鸟”老人。

老年人就怕头疼脑热、大病小灾。可是在海口,这些“候鸟”们压根不用为就医操心。

“我前两天刚体检完,免费的,就在我们小区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兰凡说,小区里像她这样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可以得到一次免费体检的机会。兰凡的三个子女分别住在北京、美国和新加坡,之前她也试过到这些地方去生活,但最终还是觉得海南好。

“门口有医疗服务站,开车几分钟就有三甲医院。”兰凡说,更让她放心的是,医保可以直接在海口报销。“虽然我身体硬朗,还没住过院,但社区干部告诉我,我们这些‘候鸟’的医保在海口可以直接办理报销。”

原来,当地政府将“异地医疗结算”确定为“民心工程”,并将其上升为省长督办工程。2016年9月13日,随着海南省社保局与上海市医保中心签订了异地就医合作协议,海南省异地就医结算的合作统筹区达到了223个,覆盖了全国所有的省级统筹区(不含港澳台)。

海归大学生陈哲

平安是福 舒心地笑

陈哲是重庆一家红酒贸易公司的合伙人,大学毕业后她曾在法国巴黎留学两年。谈起国外的治安状况,她最大的感受是“随时随地要小心翼翼”。陈哲就有过两次被抢的经历,都发生在大白天的市中心。“有一次,对方堂而皇之地掏我口袋里的钱,我紧紧捂住口袋,对方仗着人多,一直不松手,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直到一位路人制止了他们。”陈哲说,当时自己心里很害怕,手心里全是汗。即便如此,陈哲并不敢大声呼救,“在异国他乡,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时刻都提醒自己要小心。”

2012年,陈哲完成法国的学业回到重庆创业。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下班后,她更喜欢享受重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有时会邀上几个好友,在滨江路吹吹江风,或者登顶南山看夜景。追寻山城重庆的独特记忆,陈哲和朋友们会去“探奇”那些藏身于幽深街巷的文艺小店。“街道上有监控摄像头,还有整治酒驾、社区联防、治安巡逻等安保措施,这里很少听说有抢劫事件,让我感到很安全。”陈哲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她居住的小区位于一个山坡上,从小区门口到主干道不到1公里的路程,就有几个监控摄像头和治安岗亭。“有时工作结束比较晚,我独自一个人回家,还会看到治安员在巡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真的很安心。”

(责编:程宏毅、王金雪)

微信公众号微信“扫一扫”
关注新闻中心公众号